古代人出遠門有多麻煩?

2019-10-15 00:00 發(fā)布

暫無內(nèi)容  年級 / 5720 0 0

對于現(xiàn)代人來說,出遠門已經(jīng)算得上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情了,但其實在古代,這還并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,畢竟古代的交通與現(xiàn)代相比還是很落后的,可你知道,如果古代一個平民想要出一趟遠門的話,需要花費多少錢嗎?說出來你可能不信,他們要花掉自己一年的積蓄,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,為什么古人出行的成本那么高呢?

 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發(fā)達、道路曲折,城市之間的人口往來一般只限于近處的來往,而對于南轅北轍的道路幾乎很少有平民南下,因為它花費的成本是巨大的,那么到底有多巨大呢?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。

  我們且以唐朝的北京到沈陽這段距離來算,全程以七百公里計。唐朝最貴的出行方式莫過于馬車,乘馬車雖然顛簸,但是,速度卻得到了保證。按照馬車在官道上的標(biāo)準速度,每天馬車大約能行進三十五公里。若乘客沒有特別多的行李,那么,車夫收取的價格是每五十公里一百文。

  當(dāng)然,如果乘客有很重的行李,每五十公斤行李還要加收一百文。假設(shè)馬車勻速行走,七百公里路要走二十天,再加上在旅途中的休息時間,起碼要二十五天。車夫收取的路費大概要一千四百文,若要加上這二十五天的食宿,大概要準備二兩銀子,這才夠用。

  按照唐朝的購買力來換算,二兩銀子差不多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在的四千塊錢。在唐朝,一個“北漂”的游子,若想要回到七百公里之外的故鄉(xiāng)與親人團聚,從幽州前往沈州,若想盡快到達,選擇速度最快的馬車作為出行方式,那么,就得準備相當(dāng)于如今四千元人民幣的路費。

  換做是現(xiàn)代,沈陽到北京的高鐵才三百人民幣,飛機也才六百多人民幣。而且也才四五個小時。所以說古代人們不是不想出行,而是有苦說不出的。

  古時候的人出行是非常不方便的,因為中國的國土面積非常的廣闊,但是那時候的人們卻沒有什么高效的交通工具可以使用。平時人家雖然不怎么跑到比較遠的地方去,但是如果有人要逃難或者過年走親戚的話,就會變得比較困難。以前的一些官員們,由于職位的變動,經(jīng)常會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,漫長的旅途有時候就會耗費他們幾個月,甚至半年或一年的時間。

  有很多身體不好的官員就是在漫長的旅途中飽受顛簸,最后病死在半路上。在這種情況下,一個好的交通工具就非常的有必要了。根據(jù)一個寓言說,很多貧窮的人出門只能步行,并沒有馬車或者駿馬可以用來代步,而富有的人出行會坐著四匹馬拉動的馬車,看來貧富差距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十分明顯了呀。大家應(yīng)該都背過莊子的逍遙游吧,在那里莊子說,平民如果處行去到不遠的地方,就只需要帶一天的干糧。

  去到稍微遠一點的地方,就需要帶一個月的干糧,如果要是去1000里以外的地方,最少也要帶三個月的干糧,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,古代平民出遠門,最需要的是什么?沒有它基本堅持不下來。我們可以設(shè)想一下,假如一個成年人,每一段所需要吃的糧食是二兩的話,那么一天下來就是六兩,三個月需要帶的糧食都足有五十四斤呢?,F(xiàn)在有的人進行負重練習(xí),也只不過帶一些十斤或者二十斤的沙袋來鍛煉自己。

  如果背著斤的干糧,未免也太沉了。何況他們還要趕路,那個時候可沒有馬路,而是一些土路,一些經(jīng)常走的路,也只不過進行簡單的修繕,走起來還是很困難的。而且那個時候的鞋子也沒有現(xiàn)在的質(zhì)量好,大多數(shù)都是農(nóng)家自制的,最早的時候是草鞋,再到后來有了布鞋。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戰(zhàn)國時期的蘇秦,他經(jīng)常游歷中國的山水,但是早期時候的他非常的貧困,連一雙像樣的鞋子都買不起。

  書里還專門記載過他出行的樣子,戰(zhàn)國策中用了一句話無罷車駑馬,桑輪蓬篋來形容他。這句話大概就是說,他出門的時候連用桑木和干草編制的馬車都坐不起,只能背著一個用竹草編織的書包,自己靠步行前進。這個形象大概和西游記中的唐僧最初的樣子,或者是寧采臣的書生模樣是差不多的。除了干糧和一些必備品之外,他還有一個必須所攜帶的東西,就是羸縢。

  羸(léi)滕(téng)是古代的拼命出遠門時,除了概念和所需要的錢財之外,必須要攜帶的東西。雖然它是一條不起眼的破布,但是它的作用可大著呢。經(jīng)常走路的人都知道,如果你快速的行走的話,對腿部的傷害非常大,時間久了就會感到小腿酸痛,腳底也會磨出許多血泡來。而且古代的時候,因為封建制度的剝削壓迫非常嚴重,很多平民百姓都沒有許多閑錢,如果他們多耽誤一日,就需要多花一天的住店錢和吃飯錢,所以他們會一直不停的趕路。

  想要最快的到達目的地。如果拿一塊布把小腿骨住的話,在走路的時候就可以防止腿部過于酸痛,還可以有效的防止路邊野蟲的叮咬。不小心碰到了路邊的荊棘和野草,也不會因此受傷耽誤行程。所以他也就成了古時候的人們,看來我是最需要的東西,如果沒有了它,基本是沒有人可以堅持長期的長途跋涉的。